100年前,上海的街頭響徹打倒帝國主義的怒吼,工人學生用鮮血與生命點燃了全民覺醒的燎原之火,形成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局面,由此掀起了全國范圍的大革命高潮。3月31日,由中共一大紀念館主辦的“熱的血——紀念五卅運動100周年文物史料專題展”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專題展廳開幕。開幕式以一場沉浸式黨課《工農聯盟堅、五卅怒潮翻》拉開序幕,觀眾的心仿佛被帶回到那段驚心動魄的革命歲月。
(重達一噸多的“五卅殉難烈士墓碑”殘碑 攝影:魏娜)
“‘熱的血’源于黨的第一份日報《熱血日報》,它象征著黨和人民在五卅運動中熾熱的愛國情、不屈的抗爭精神。”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展覽突破傳統線性敘事,深度融合歷史與文物,運用多元創意展項和現代展陳理念,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熱血時光。
此次展覽內容編排精心,清晰梳理歷史脈絡。其分為五個部分:“新生?鋒芒” 展現黨對工人運動的推動;“前哨?斗爭” 呈現五卅運動背景與工人階級抗爭精神;“熱血?迸發”講述“三罷”斗爭的形成;“怒潮?燎原”描繪反帝怒潮席卷全國的場景;“烙印?新篇”揭示五卅運動對大革命的關鍵影響。
(“滾地龍”場景復原 攝影:魏娜)
依托豐富館藏,此次展覽共展出127件實物,其中不乏鮮少露面的珍貴文物。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勞動周刊》、上海大學早期章程、項英用過的布包,以及《熱血日報》、各類“五卅”專題報刊書籍、抗爭傳單宣言等文物文獻,從多維度呈現五卅運動,讓觀眾透過實物感受歷史、體悟先輩精神。
(項英用過的布包 一級文物 攝影:魏娜)
展陳設計更是獨具匠心。展頭將近2米高的殘碑與多媒體視頻結合,打造沉浸式體驗,訴說紀念碑與五卅的故事。展廳內,《李大釗在長辛店》畫作與“滾地龍”場景復原相結合,展現黨的初心。同時,巧妙運用AI技術,設置黑白照片動態色彩還原、紅歌生成等互動環節,觀眾可點贊工人啟蒙理念、定制專屬“五卅”歌曲。二樓以時評金句和標語口號打造打卡場景,結尾的抽屜問答則檢驗學習效果。
據悉,此次展覽開幕后,還將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以更豐富的形式讓“五卅”故事深入人心,激勵人們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