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紅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成效顯著。當前,隨著各地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紅色旅游融入了更多廉潔文化元素,通過挖掘廉潔文化資源、豐富廉潔文化載體、打造廉潔文化陣地,推動紅色旅游與廉潔文化融合發展。
一是挖掘紅色旅游中的廉潔基因。紅色旅游資源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積淀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廉潔基因。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注重發掘總結黨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歷史和經驗,提煉革命文化蘊含的廉潔理念,運用好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等紅色資源,開辦紅色廉潔文化專題展覽,在紅色教育中傳承黨的廉潔基因。”
推動紅色旅游與廉潔文化融合的前提是對紅色旅游中的廉潔文化資源深究深挖、整理整合。一方面,要構建紅色廉潔文化資源庫。系統梳理革命先輩的廉潔事跡,構建“紅色廉潔人物庫”;突出黨史中的紀律建設案例和紅色故事,展現黨自我革命的傳統,構建“紅色廉潔故事庫”;通過革命時期的賬本、生活用品等實物,解讀艱苦奮斗、公私分明的廉潔文化,構建“紅色廉潔文化庫”;科學把握紅色遺跡、紅色設施、紅色場館等,構建“紅色廉潔陣地庫”。另一方面,要精心設計紅色廉潔文化主題線路。在摸清資源底數的基礎上,整合廉潔主題突出的紅色景點,串珠成鏈,形成“紅色歷史+廉政警示”復合型教育線路,繪制“廉政教育地圖”,通過延長紅色旅游IP價值鏈,持續釋放紅色廉潔文化集群效應。
二是打造紅色旅游與廉潔文化建設“共同體”。推動紅色旅游與廉潔文化融合發展,要結合新時代的特點不斷創新廉潔文化建設形式,讓紅色旅游成為廉潔文化建設和廉潔教育的新載體,使紅色資源變“活”、廉潔教育變“火”。
首先,設計具體多樣的紅色廉潔文化現實場景。在傳統文物展中增設廉政教育“微陣地”“家風館”“清風展廳”等特色陣地,設置“廉潔承諾墻”“廉政宣誓臺”等互動場景,創設廉潔教育環境。在景區解說詞、展板、宣傳片中增設“廉潔故事”專題模塊,突出革命年代的紀律要求與自我約束。同時,引入VR、全息投影等新技術,直觀生動地重現革命時期反腐倡廉場景。比如,江西瑞金以“中央蘇區反腐第一槍”為主題,打造廉政教育館,復原蘇維埃政府審計制度場景。
其次,分眾化設計紅色廉潔文化教育內容。紅色廉潔文化教育要以“人”為核心,注重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需求和認知水平,按照其職業、年齡、社會角色等劃分群體,分析其廉潔風險點與教育需求,提升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針對黨員干部可以開展“清廉家風家教”等主題黨日活動,將參觀學習納入黨校培訓課程。針對青少年學生,可以開發“廉潔啟蒙課堂”“紅廉研學課程包”,通過紅色故事繪本、研學任務卡等形式培育廉潔價值觀。
再次,不斷豐富紅色廉潔文化建設形式。打造紅色廉潔文化品牌和具有本地特色的“廉潔地標”,策劃“紅色廉潔文化節”“廉政宣誓儀式”等主題活動,以家校社活動圈為支撐,精心培育紅廉宣講、紅廉閱讀、紅廉文藝、紅廉研學、紅廉實踐等品牌活動。比如,浙江南湖推出“紅船邊的廉政黨課”,結合中共一大歷史解讀“初心與底線”。編排紅色廉潔劇目,采取“固定劇本+流動演員”的模式,打造情景模擬式、沉浸式廉潔教育體驗場景。設計“清廉主題”紅色文創產品,讓廉潔文化符號融入日常生活。
三是構建紅色旅游與廉潔文化融合長效機制。推動紅色旅游與廉潔文化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構建科學高效的紅色廉潔文化建設長效機制,努力實現頂層設計、過程實施、監督反饋、考核評價的一體貫通。
首先,各地應加強頂層設計,高位推動引領。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擔負起廉潔文化建設的政治責任,將廉潔文化建設納入紅色旅游發展規劃,將紅色景點打造成為黨員干部的廉潔教育基地,出臺《紅色旅游廉潔教育基地建設標準》等專項支持政策。
其次,聚合多方力量,推動資源共享。聯合紀委監委、財政部門、文化和旅游部門、高校等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找準紅色旅游與廉潔文化建設的切入點,合力推動場館升級、專項講解員培訓等工作。同時,設立專項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紅色廉潔研學營等“紅廉融合”項目開發。
再次,建立評估體系,完善評估機制。設計紅色旅游中廉潔文化教育效果評估指標,定期優化內容,評選“紅色旅游廉潔示范點”,充分調動紅色景區積極性,通過“紅廉融合”讓紅色旅游中蘊藏的廉潔正能量得到充分釋放,不斷提升紅色旅游吸引力,增強廉潔文化影響力,切實推動紅色旅游與廉潔文化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