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音樂文化是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產生的精神財富,承載著民族記憶和信仰追求,蘊含著歷史意蘊和教育價值。鋼琴作為西方樂器的重要構成,在高等教育的藝術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把紅色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鋼琴藝術實踐,既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手段,也是完善高校藝術教育體系、加強學生審美素養、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途徑。然而,當前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鋼琴藝術實踐中的應用存在深度不夠、形式單一等狀況。深入探究二者的融合機制,有益于推動高校美育工作發展,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也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優化課程體系,夯實融合基礎
高等院校要系統化地推動紅色音樂文化的整合,把紅色音樂文化有機融入鋼琴藝術教育中。在基礎課程環節,可以設置紅色音樂作品鑒賞板塊,全面剖析《黃河大合唱》鋼琴協奏曲、《繡金匾》等經典曲目的創作背景、藝術特點和思想內涵,引導學生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時加深對紅色音樂價值的認識。高階課程階段,可以通過專題訓練深化學生認識。例如,圍繞“革命歷史題材鋼琴作品演繹技法研究”或“紅色經典旋律的創新性改編創作”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從表演實踐和創作角度深入探究紅色音樂文化,從而提升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和創新能力。
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融合效果
教育實踐要創建多元化教學體系,推動紅色音樂文化和鋼琴藝術實現有機融合。利用情境教學法,將歷史影像資料與革命事跡有機結合,營造契合紅色音樂作品的歷史語境,以此引導學生體悟作品的情感內涵、把握其演奏風格。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安排學生就具體紅色音樂作品展開排練和研討,鼓勵學生分享想法、互相啟迪,在協作交流中加深對紅色音樂文化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團隊協作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數字化教學平臺和虛擬演奏系統,為學生打造沉浸式的交互學習環境,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參與度。
豐富實踐活動,拓展融合空間
紅色音樂文化與高校鋼琴藝術實踐的深度融合,重點在于創建多樣實踐平臺。可策劃紅色主題的鋼琴音樂會,為學生提供現場演繹經典曲目的機會,在實際演奏中彰顯藝術魅力,弘揚革命精神。可組織學生前往革命老區進行實地考察,聆聽當地流傳的紅色歌曲及民間故事,搜集創作素材以激發新意,進而推進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可開展校際合作或社區服務等項目,鼓勵學生將紅色音樂文化傳播到更廣闊的地域范圍,提升其社會影響力,深化師生對紅色音樂文化的認知。
(嚴琦 咸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