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精品福利线在观看,污污网站在线观看,欧美国内亚洲,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您的位置:首頁> 紅色頭條> 最新動態>

尋找鋼軌上的烽火記憶

“請大家看這張照片,它也出現在了正在熱映的電影《南京照相館》中……”8月15日,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內,講解員杜媛右手指向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拍攝于1937年8月28日,照片中的小朋友叫王家升,他當時只有1歲……”聽著杜媛的講解,觀眾將目光落在了這張照片上,只見一個幼兒無助地坐在站臺上哭泣,四周一片廢墟。“他是當時日本轟炸上海南站時的幸存者,被美籍華人戰地記者王小亭拍下,發表在美國《生活》雜志上。據說當時有超過1億人看到了這張照片。它讓我們永遠銘記那段歷史。”杜媛清脆的聲音中帶著堅定。

“請大家看這張照片,它也出現在了正在熱映的電影《南京照相館》中……”8月15日,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內,講解員杜媛右手指向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拍攝于1937年8月28日,照片中的小朋友叫王家升,他當時只有1歲……”聽著杜媛的講解,觀眾將目光落在了這張照片上,只見一個幼兒無助地坐在站臺上哭泣,四周一片廢墟。“他是當時日本轟炸上海南站時的幸存者,被美籍華人戰地記者王小亭拍下,發表在美國《生活》雜志上。據說當時有超過1億人看到了這張照片。它讓我們永遠銘記那段歷史。”杜媛清脆的聲音中帶著堅定。

這張照片正是“烽火鐵道——抗戰時期的中國鐵路”專題展展出的內容之一。專題展共有“危機與筑防”“鐵道與戰場”“鐵路與后方”“勝利與接收”“銘記與展望”5個篇章,梳理了在國家危難之際,鐵路如何在連接戰場與后方、維系國家統一、支撐全民抗戰中起到戰略支點作用。

步入展廳,350多張歷史圖片、100多件實物展品串起了鐵路抗戰的每個階段——從戰前危機與國防布局,到戰時重要鐵路干線的激烈爭奪;從大后方鐵路建設的艱難支撐,到抗戰勝利鐵路主權完全回歸后的快速發展,展覽全方位呈現了鐵路作為“鋼鐵生命線”的重要作用。

“兒子你看,九一八事變是不是在歷史課本上學過?”北京市民袁叢和兒子在一張照片前停下了腳步。“這就是日本關東軍炸毀的南滿鐵路柳條湖段……”

“帶孩子來到博物館看專題展,看到這些真實的照片和實物,希望他能更好地感知歷史,了解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袁叢告訴記者。

展覽中一組數據令人震撼:1937年至1945年間,鐵路共運送軍隊2700多萬人次,軍需物資500余萬噸。“這背后,是無數鐵路員工的奉獻與犧牲。敵占區鐵路工人們英勇不屈,組織開展情報傳遞、設備破壞等敵后斗爭,很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卻未曾留下姓名。”杜媛動情地說。

展覽現場,一件件實物展品無聲地帶觀眾重返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老車站平面圖已經泛黃,上面密密麻麻的標注卻依然清晰;建設鐵路使用過的勞動工具陳列在那里,握柄上的磨損痕跡依稀可見;游擊隊使用過的馬燈、火藥銃子,讓人仿佛看到先烈們在暗夜中前行的身影。

“媽媽,這是游擊隊用的馬燈嗎?”7歲的浩浩好奇地停在了展柜前。

“是的,咱們看過電影《鐵道游擊隊》,講的就是活躍在山東棗莊一帶的抗日武裝。他們‘神出鬼沒’,襲擊日軍列車、切斷敵人的電訊線路,把敵人攪得不得安寧。通過一次次戰斗,游擊隊繳獲了敵人的大量槍支和物資。”浩浩的媽媽回答道。

在展覽的第5篇章,8組今昔對比圖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從戰爭年代的蒸汽機車到和平盛世的高速列車,從1937年被日軍轟炸后的車站到現在煥然一新、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從80年前戰場上10歲的童子軍到當今坐著高鐵去研學的小學生……如今,戰火的硝煙已然散盡,通向光明的鐵軌飛速延伸。“中國鐵路的蛻變是民族復興的生動縮影,這些圖片真的令人動容。”觀眾李寧說。

離開展廳前,讀初二的曉琦在留言板上寫下“祖國繁榮昌盛,世界永遠和平”的祝愿。曉琦告訴記者,今天她的收獲特別多,“以前乘坐高鐵,只是覺得很快很便捷。今天我明白了,飛馳的高鐵是無數鐵路工人用汗水拼出來的,今日的美好生活更是無數革命先烈在戰場中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我會牢記這段歷史,銘記那些不朽身影。”

“中國鐵路是烽火硝煙的戰場,也是民族生存與抵抗的生命線,見證了國家命運的沉浮與民族精神的不屈。希望觀眾能了解鐵路在抗戰中的戰略地位,感受那段鋼鐵歲月中閃耀的民族精神。”中國鐵道博物館副館長李海濱說。

場館內,各式機車靜靜佇立,猶如歷史的守望者,見證著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復興征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县| 海南省| 酒泉市| 南阳市| 曲阳县| 新余市| 旌德县| 苍南县| 邯郸市| 华池县| 呼伦贝尔市| 南涧| 合川市| 蒙自县| 海阳市| 海淀区| 茶陵县| 抚远县| 通海县| 黔南| 峡江县| 织金县| 股票| 丰城市| 柳林县| 卫辉市| 晋宁县| 澜沧| 安宁市| 梅州市| 陆河县| 永吉县| 法库县| 北川| 晋中市| 平舆县| 万源市| 遂昌县| 和平区| 永嘉县| 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