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全面總結社會領域公共服務助力脫貧攻堅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組織編寫了《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社會領域公共服務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近期已由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發行。我們將對書中的58個典型案例進行連載報道,宣傳推廣有關典型經驗,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背景情況
江西省廣昌縣驛前鎮高虎腦村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的主戰場,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長期以來,高虎腦村發展滯后,貧困狀況十分嚴重,道路和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極其落后,教育、衛生設施極其破舊,村民的生活條件極其簡陋,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近年來,高虎腦村人民群眾在各級相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通過大力挖掘、保護開發境內紅色遺存,科學規劃,夯實基礎,加強宣傳,探索出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的道路,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帶動貧困戶和群眾致富。2017年,村里所有的貧困戶全部脫貧,穩定實現全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了由蘇區貧困村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華麗轉身。
二、主要做法
高虎腦村紅色資源底蘊深厚,現存很多戰斗遺址。原國家主席楊尚昆、中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總政治部原副主任劉志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親手題寫過碑名和題詞。現在保留有萬年亭、紅三軍團指揮部等革命舊址,建有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是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一)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旅游
一是加強紅色資源保護。結合現有紅色資源,制作了高虎腦蘇區小鎮總體規劃,并將規劃納入縣委、縣政府旅游發展規劃。同時對現有的紅色資源,比如紅三軍團指揮部舊址、原紅三軍團衛生院等保護文物積極申報,及時維修,有效地保護了本地的紅色旅游資源。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縣委、縣政府加大投入,建設了村史館、高虎腦紀念園和紅色教研學基地,改建高虎腦紀念碑、紀念廣場、紅三軍團指揮部舊址等景點的紅色旅游設施,高虎腦蘇區小鎮的紅色旅游設施煥然一新。在這里,讓廣大游客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幅反差鮮明的畫面:山腳下環境優雅、粉墻黛瓦的“同心·振興”安置小區,與半山腰低矮破舊、殘垣斷壁的土坯房形成強烈的對比。以前村民們大多住的是半山腰的危舊土坯房,現在都搬進了“同心·振興”安置小區和高虎腦新農村小區。這些土坯房被村里用來建設旅游景點——“紅軍宿營地”。
三是加大旅游招商力度。高虎腦村現為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現場教學點、撫州市紅色基因傳承基地和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為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加強愛國主義和信念教育,2019年通過招商引資打造了高虎腦研學教育基地,建設了國防教育基地,通過該研學基地制定的“五個一”課程,讓黨政機關、研學學生以及游客體驗不一樣的動態實景黨課和豐富的研學旅行。游客、黨政機關干部和研學學生來此人數逐年攀升,僅2019年接待黨政機關干部、游客和研學學生就多達5萬余人,成為撫州紅色旅游勝地。
(二)發展紅色旅游,助推脫貧攻堅
一是改善村容村貌。在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建設了貫橋村紅軍小學、紅軍醫院、農貿市場、村民活動中心、村內交通道路,建設“同心·振興”安置小區和高虎腦新農村小區共135套新村安置房,全村進行亮化、美化,各村小組完成村莊整治,高虎腦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是共享發展紅利。高虎腦村紅色旅游資源豐富,但自然條件和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村民收入較低。紅色旅游的發展,把先天的資源優勢轉化成了后發的經濟優勢,拉動了內需,促進了消費,帶動和牽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助推了脫貧攻堅,使很多當地群眾從傳統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從事旅游商品制作和銷售、開辦農家樂,共享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紅利。如火如荼的紅色旅游業新增就業崗位20余個,帶動300余人就業創業,并有效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三是激發內生動力。扶貧要扶志,當地黨組織通過對貧困戶、黨員及本地農民進行紅色教育,培養了貧困群眾的自信心和奮斗能力,繼承和發揚了蘇區精神,幫助他們克服依賴幫扶的心理,激發了貧困戶以及本地農民的內生動力,之前爭當貧困戶的群眾也大大提高了思想覺悟,以當貧困戶為恥,艱苦奮斗,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致富,613 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三)提質紅色旅游,加快產業融合
一是著力打造“高虎腦”品牌。當地農戶缺少現代農業種植技術,不掌握市場信息,沒有建立銷售渠道,缺乏品牌意識。鎮村干部在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白蓮、水稻、澤瀉傳統農業的同時,著力提升產品品質,打造“高虎腦”品牌,促進村民增收。隨著游客的增加,高虎腦各項產品人氣迅速上升,當地農副產品銷售需求日益增加,村民種、養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廣昌縣委、縣政府積極協調上級部門,通過政策扶持、貸款支持,累計發放貸款140萬元指導和幫助發展茶樹菇22戶、200余萬筒,年利潤逾200萬元;發放貸款40萬元帶動村民種植油茶1 600畝,豐產期年產值達60萬元;發放貸款28萬元支持發展“農家樂”。高虎腦村通過旅游產業帶動農副產業發展,增加村民產業收入和務工就業收入,201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96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2萬元。
三、經驗總結
(一)發展紅色旅游要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
紅色旅游既要將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打造紅色旅游線路和經典景區,又要讓游客了解革命歷史,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高虎腦村的景觀小品及步道材料是村民拆除危房的建筑廢料,既解決了建筑垃圾的處理問題,又使建筑廢料中所承載的歷史、文化通過景觀的重構得以重生,切實踐行了綠色環保的理念。
(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要與人文思想建設結合起來
廣昌縣驛前鎮高虎腦村作為紅色旅游的文化陣地,充分利用了當地的紅色資源,發揚了紅色文化,傳承了紅色基因,提供了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結合反“圍剿”戰斗中的真實事件恢復當年的部分戰斗遺址,讓游客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若干節點的場景化設計,嵌入關于當年紅軍戰斗的文字性介紹,使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重溫紅軍頑強戰斗經歷。通過重走紅軍路、紅色旅游、憶苦飯等活動拓展旅游形式,以此增加游客數量,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增加村民收入。
(三)紅色旅游發展要用市場化的方式運作才有生命力
紅色旅游要有生命力,必須向市場靠攏,要用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要通過新技術手段來增強產品的互動感和體驗感,尤其是運用80后、90后以及00后喜歡的方式來講故事。通過AR、VR等技術的加入,再現當年紅軍長征場景,讓紅色故事更具沖擊力,更具鮮活度,讓青年人能親身感受當年的戰斗情況,提高教育效果,同時也提高了紅色旅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