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精品福利线在观看,污污网站在线观看,欧美国内亚洲,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您的位置:首頁>

江西萍鄉:以紅色培訓帶動貧困鄉村脫貧致富

2016年10月以來,甘祖昌干部學院把紅色教育培訓作為推動革命老區脫貧的有效抓手,打破傳統封閉辦學模式,充分依靠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開創了“課堂在田野、吃住在農家、人人當教員、百姓齊參與”的新模式,開辟了抓紅色培訓助脫貧致富的新路徑。

編者按:

為全面總結社會領域公共服務助力脫貧攻堅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組織編寫了《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社會領域公共服務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近期已由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發行。我們將對書中的58個典型案例進行連載報道,宣傳推廣有關典型經驗,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背景情況

萍鄉市蓮花縣地處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領導下,老區人民為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也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感動后人的先進人物。其中,“不當將軍當農民”的甘祖昌事跡在20世紀60年代曾被列入小學語文課本,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人。他的夫人龔全珍弘揚將軍精神,扎根鄉村從教幾十年,堅持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獲評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等光榮稱號。2016年10月以來,甘祖昌干部學院把紅色教育培訓作為推動革命老區脫貧的有效抓手,打破傳統封閉辦學模式,充分依靠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開創了“課堂在田野、吃住在農家、人人當教員、百姓齊參與”的新模式,開辟了抓紅色培訓助脫貧致富的新路徑。截至2020年底,學院已累計接待培訓學員5萬余人,沿背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收380余萬元,當地村民累計增收1350余萬元,成了全省脫貧攻堅的“樣板村”。

二、主要做法

(一)從“封閉”到“開放”,增強脫貧攻堅造血功能

一是把甘祖昌干部學院建在農村,讓群眾廣泛參與。嚴格踐行群眾路線和勤儉辦事業理念,不搞大投入,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原址原貌、民居民俗,稍加改造或完善,就地建設而成,把甘祖昌當年帶領村民建好的水庫和橋梁、綠化的荒山、冬水田等改造成教學點,把村民住宅改造成學員宿舍,真正讓群眾參與到學院建設發展中來。在民政部的幫扶和支持下,爭取到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捐贈100萬元用于修繕甘祖昌當年開鑿的龍潭水庫,方便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并作為學院的紅色教學點;運用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捐贈的100萬元有效整治村容村貌。二是把課堂設在田野,與群眾深度融合。堅持開放式辦學,把課堂放在農村的第一線,引入群眾這個源頭活水,使“現場變課堂、素材變教材、講解變教學”,實現紅色培訓與群眾“零距離”。“農民老表”轉身一變成為“紅培”老師,每人每年不僅有1萬~3萬元不等的講課收入,而且他們質樸的講述具有更震撼人心的黨性教育效果。三是把收益讓利于民,使群眾得到實惠。大力發展培訓民宿,甘祖昌干部學院從一開始就沒有統一新建學員宿舍,而是把學員安排到農戶家中吃住,通過“村民自營+學院指導”的辦法,鼓勵和引導當地群眾興辦“培訓民宿”。四年多來,沿背村55戶民宿總收入達680萬元。同時,在民政部的幫扶下,爭取到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300萬元幫助困難群眾增建民宿103間。

(二)從“扶貧”到“扶志”,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一是黨建引領聚合力。指導沿背村黨支部改設為黨總支,下設紅沿合作社支部、演出隊支部、沿背民宿支部等6個支部,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標桿引路樹新風。注重發揮老黨員、少先隊員、志愿者隊伍等示范作用,通過舉辦民宿戶主廚藝大賽、講紅色故事大賽,組建龔全珍志愿者協會,成立小學生衛生督查小分隊等多種形式,引導村民講文明、講衛生、樹新風,村民思想觀念、精神狀態發生了嬗變。三是宣傳引導增動力。以甘祖昌將軍、龔全珍阿姨感人事跡為題材的32集電視連續劇《初心》,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同時,在民政部辦公廳支持下,對接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來蓮花縣采訪,并在《旗幟》等核心媒體刊發介紹學院的專稿,不斷擴大影響力。

(三)從“單一”到“多元”,實現脫貧攻堅倍增效應

學院始終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積極與新疆軍區、井岡山、湖南韶山、長沙、株洲等地聯系協作,以紅色培訓帶動羅霄山脈片區脫貧攻堅。一是新的實踐——軍地共建。充分借助甘祖昌將軍的老部隊——新疆軍區的力量,推動學院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新疆軍區先后9批次派出干部和英模代表32人次來到學院開展共建活動,建立了駐地軍代表制度,軍地共建賦予了甘祖昌干部學院更強的生命力和鮮明特色。二是新的探索——隨營學校。借鑒傳承我黨在戰爭年代加強干部教育培訓的經驗做法,探索創辦了新時代紅色文化流動的教學陣地——隨營學校。隨營學校由當地農戶提供房間,學院配送被褥,學員自背行囊,真正做到學員走到哪里,學院就辦到哪里,培訓就進行到哪里。三是新的平臺——湘贛紅色培訓聯合體。主動與周邊紅色教育培訓機構對接,著力打造“韶山—長沙—安源—蓮花—永新三灣—井岡山”的湘贛兩小時紅色培訓圈,在資源共享、課程研發、師資培訓、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長期合作共享機制,大力推廣以紅色培訓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徑,為全國其他脫貧攻堅片區跨區域合作創造了經驗。

三、經驗總結

(一)破除觀念藩籬

甘祖昌干部學院是“輕資產”辦培訓的典范,它給人的啟迪是:搞紅色培訓,并不見得非要大投入、大建設,搞成“重資產”。要摒棄“先圈地建樓后搞培訓”的思維定式,放寬視野,把目光轉向農村的廣闊天地,輕裝上陣。

(二)統籌項目資金

甘祖昌干部學院的建設、沿背村基礎設施的提質改造,在資金籌措上主要是通過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旅游風情小鎮、鄉村旅游點等方面的創建工作,來爭取扶貧口、農口、建設口、旅游口等的項目資金。“紅色培訓+鄉村振興”,做好資源整合,統籌各類項目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形成聚焦效應。

(三)堅持共建共享

甘祖昌干部學院與沿背村始終堅持“不讓老板進來,要讓百姓受益”的運營理念。甘祖昌干部學院、村委會、村民三方合力共建,成果共享。這種共建共享突出體現在民宿發展上,甘祖昌干部學院提供客源并統一配置床上用品、餐具等,村里負責民宿管理,村民提供服務,三方各盡其責,按比例分成,村民得大頭。村里將學員滿意度的高低作為民宿客源分配的依據,只有學員滿意度高的民宿才能從村里得到更多的客源。村民既是民宿老板,又是服務員,還是義務講解員。因為服務質量與切身利益直接相關,所以村民們都特別投入,特別負責。

(四)精心開發現場教學課程

現場教學課是紅色培訓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它不是高深的理論課,不能走高大上的路子,而應該接地氣,為受眾喜聞樂見。要學會講故事,通過一個個小典型來講明大道理,通過一處處小細節來展現大情懷,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易懂易記,富于感染力。在授課主體選擇上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專業教師,也可以是革命后代或各類先進人物,還可以是普通老百姓。在教學方式上靈活多樣,既可以有課堂講授,也可以有情景模擬,還可以有體驗教學等。

(五)先啟動后完善

甘祖昌干部學院是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從場地要求不高的黨委中心組學習場所、主題黨日活動場地、“兩學一做”實踐基地、同吃同住同勞動鍛煉基地做起,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完善的硬件和優質的服務是開賓館、搞旅游的必備條件,開展紅色培訓則不必強求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可以先易后難、由簡到繁,先把這項工作做起來,而后逐步規范和完善。一方面,因為游客是來體驗生活的,學員是來接受教育的,吃苦教育是紅色培訓的題中應有之義。另一方面,甘祖昌干部學院在開展培訓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改進,不斷提高,以培訓實踐倒逼設施完善、倒逼課程開發、倒逼服務提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湖县| 湘潭市| 涡阳县| 司法| 栖霞市| 岳西县| 萍乡市| 会同县| 勃利县| 黄平县| 防城港市| 玉溪市| 新化县| 惠水县| 孝感市| 长治市| 江安县| 察哈| 宁陵县| 闻喜县| 运城市| 类乌齐县| 承德市| 黑河市| 吉隆县| 松阳县| 新兴县| 潢川县| 老河口市| 盐山县| 工布江达县| 资源县| 平邑县| 信丰县| 福鼎市| 东辽县| 新龙县| 苏尼特左旗| 鲜城| 合肥市| 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