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精品福利线在观看,污污网站在线观看,欧美国内亚洲,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您的位置:首頁>

講好紅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打造鄉村紅色旅游發展新模式

——吉林省汪清縣紅日村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汪清縣委出臺了《關于抓黨建促紅色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將紅日村的英雄人物、歷史文物、遺跡遺址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探索出一條以黨建促紅色文化、撬動紅色旅游的發展模式,全力將紅日村建設成為具有“汪清故事、汪清印象”的紅色文化旅游村。

一棵佇立在村中的百年老樹、一塊不起眼的墊腳石、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德式天主教堂……紅日村這片紅色熱土,見證了抗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改革開放等歷史階段,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

近年來,隨著紅色旅游的興起,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委提出“旅游興州”戰略,汪清縣委出臺了《關于抓黨建促紅色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將紅日村的英雄人物、歷史文物、遺跡遺址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探索出一條以黨建促紅色文化、撬動紅色旅游的發展模式,全力將紅日村建設成為具有“汪清故事、汪清印象”的紅色文化旅游村,打造出延邊的“小延安”。

紅色旅游資源豐富 發展潛力巨大

“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這是詩人賀敬之對革命熱土——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高度概括,位于延邊州的汪清縣更是素有“延邊井岡山”之稱。

汪清縣是有著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曾是抗日戰爭時期東滿特委機關所在地、重要的抗日游擊根據地,縣域內留存的歷史遺址遺跡有300多處。大興溝鎮紅日村是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多民族混居村,紅色資源非常豐富,紅色歷史底蘊深厚。這里曾是中共汪清縣委和中共蛤蟆塘區委駐地。

在抗戰時期,紅日村常住有700多戶,3000多人,是延邊地區人口較多的村之一,也是汪清縣抗日群眾基礎較好、地下黨最為活躍、武裝斗爭最為核心的地區,涌現出中共汪清縣第二任縣委書記金相和,以及李光、金銀植、金哲等300多名革命英烈。當年懸掛金相和烈士頭顱的百年老榆樹依然屹立于村中央,老百姓自編的歌曲《十唱金相和》至今仍廣為傳唱。還有在紅日村出生的朝鮮族抗聯女戰士金伯文,13歲參加革命,后與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將軍結為伉儷,他們的革命故事和由李兆麟將軍創作的《露營之歌》流傳至今。

近年來,汪清縣堅持用足用活紅色文化資源,結合紅日村實際,打造了以“兩館一園一居一校”為主體的全州唯一的村級現場教學基地。2017年,汪清縣委對金相和烈士陵園進行了水泥路面硬化,對烈士陵園周邊進行了綠化,安裝了鐵藝大門加以保護。同時,將紅日村舊村部進行改造,改建成了以金相和烈士的生平和大興溝地區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為主要內容的紅日村黨性教育館;按照30年代朝鮮族民房樣式,復建了抗聯女戰士金伯文故居;將近百年歷史德式建筑教堂有效利用,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作為村史館對外開放。

在加強美麗鄉村建設上,紅日村加快游園廣場、道路、邊溝、柵欄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落實責任,制度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發揮村保潔員的作用,不斷改善村屯環境衛生狀況,為游客營造一個干凈、舒適的旅游環境。

如今,鮮有人知的紅日村紅色遺址遺跡在汪清縣委的開發與保護下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并為紅日村鄉村旅游注入全新的“紅色動能”。

創建紅色教學體系 打造紅色教育“汪清模式”

紅日村依托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紅色旅游資源,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實行“旅游+教育”模式,廣泛開展了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將目標群體鎖定在黨政機關和大中小學校,開設教育課程、增設體驗項目,適應客戶需求,切實把紅色基因融入更多黨員干部和群眾的精神血脈之中,使黨性教育真正活了起來。

搭建紅色文化平臺,打造可看、可聽、可感,入情、入腦、入心的紅色教育。紅日村將紅色基因與黨性教育深度結合,牢牢把握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主線,在新建成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內開設黨課講堂,開發了理論教學、互動教學、現場教學、情景教學、體驗教學、拓展訓練等課程,以“看、聽、感、論”為主要脈絡,把再現革命情景、熏陶黨性修養、拷問自我品格、熔煉團隊精神等教育內容融合在一起,不斷增強紅色視聽的吸引力、沖擊力和感染力。

開辟了農村紅色教育新陣地,鄉村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更加凸顯。汪清縣將紅日村作為繼第一條紅色愛國主義教育路線小汪清抗日根據地之后的第二條紅色教育路線,積極組織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小學生團體等進行黨性教育、黨課培訓,積極承接吉林省級廳處級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展“重走抗聯路、重溫抗聯情”教育體驗活動,紅日村紅色教育功能得到有效挖掘。

一位學員在留言簿上滿含深情地寫下“參觀之后,對那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抗聯英雄彰顯的堅貞不屈精神,激勵我們年輕黨員更加努力地工作,完成好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汪清縣關工委將紅日村作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實踐課堂,組織全縣中小學校學生到紅日村開展紅色教育主題活動,不少學生參觀后寫下“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熱愛祖國、熱愛黨”等留言。

打造紅色旅游品牌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紅日村充分利用“紅”“綠”交相輝映的特色資源,將“四同教育”和象帽舞民俗展演融入“紅日游”,精心設計“紅日飯”,食材采用當地農民種植的綠色蔬菜、自家養殖的土雞,吸引了大批學員和游客前來觀光學習,帶動了民宿業和餐飲業發展。紅日村紅色旅游的開發,不僅弘揚了抗聯精神,推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還有效地促進了村級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在發展紅色旅游的過程中,紅日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把創新驅動優勢轉化為紅色旅游發展優勢,培育和催生紅色旅游發展的強勁引擎。

自開發紅色旅游以來,紅日村的“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迅速打響名氣,先后承接吉林省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吉林省管干部進修班、吉林省委組織部重點高校選調生班等培訓班次130余期,教育培訓學員6200余名,游客10000余人。其中,2019年7月為紅色教育培訓高峰期,單日最高接待260余人,當月最高接待量3000余人。村干部吳芳從中看到了商機,帶領貧困戶將自家的有機農特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給學員和游客,短短3個月銷售額就達到了3萬元。學員們在紅日村開展的“四同教育”活動也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實現了以游促商、以游富農。

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精氣神提起來了,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在紅色旅游的引領和帶動下,紅日村村集體經濟同比增收15萬余元,改變了“靠山吃山”的單一收入渠道,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汪清縣紅日村依托紅色資源,充分發揮了金相和烈士陵園等載體作用,設計紅色旅游線路,綜合開發紅色旅游餐飲、體驗、紀念品,開拓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未來,紅日村將著力打造“黨建引領+紅色教育+民俗旅游+生態旅游”發展之路,加之農事農耕體驗、特色餐飲等活動,形成原生化、經典化的紅色文化。不斷豐富旅游景點、增加旅游線路,從“食、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入手,完善旅游配套基礎設施,提高旅游承載力。進一步完善停車場、信息咨詢、旅游投訴、宣傳展示、游客游憩、便民服務等游客服務設施,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助力、新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源县| 墨江| 蓬安县| 绥德县| 枣庄市| 罗江县| 江陵县| 南丰县| 沾化县| 长兴县| 依兰县| 富民县| 荣成市| 玉环县| 凤城市| 大荔县| 兰坪| 鸡西市| 红河县| 通榆县| 武鸣县| 平陆县| 新干县| 香格里拉县| 都昌县| 保靖县| 塔城市| 丰原市| 手机| 西和县| 湟中县| 巍山| 攀枝花市| 纳雍县| 湘阴县| 明水县| 财经| 梓潼县| 昌平区| 宜良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