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入黨,六十八年黨齡,高占祥從一名貧苦出身的童工成長為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黨組書記、作家、詩人、攝影家。他有一句口頭禪:童工當部長,想都不敢想,全靠黨和人民來培養。他踐行著“聽黨的話,跟黨走”的諾言,首倡“五講四美”“德藝雙馨”等,在任原文化部副部長期間,第一個提出文化行政機關要實行政府職能轉變(從“辦文化”轉變為“管文化”),第一個提出要開拓和管好“文化市場”……為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一輩子就跟著共產黨鬧革命”
2月7日是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紀念日,對于高占祥來說,這個日子的意義更是非同尋常。1953年2月7日,高占祥終于達成夙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高占祥出身窮困家庭,從小上不起學,9歲時就離開家鄉,到鋼鐵廠做童工,每天勞作十幾個小時。高占祥自幼喜愛文藝,就用工廠生活的體驗寫出了《童工謠》:“火車一冒煙兒,到了石景山兒,鞋也掉了底兒,襪子耍了圈兒……仨月倆月不開支……”
隨著家鄉的解放,高占祥一家分到了房子和土地,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占祥感激共產黨的恩情,“我們那會兒最愛唱的就是《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我們覺得共產黨就是好,共產黨就是為窮人服務,我就是要加入共產黨。”
高占祥積極響應共產黨的號召,當上了村里第一任兒童團團長、第一任團支部書記,對共產黨的強烈感情從胸腔迸發出來。從那時起,高占祥就已決定“這一輩子就跟著共產黨鬧革命”。于是,他從14歲起就一次次申請加入黨組織。
“入黨以后,我心里想的就是聽黨的話,跟黨走,黨讓干什么就干什么,黨不讓做什么就不做什么”。進入北京人民印刷廠工作后,高占祥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宣傳好人好事,批評壞人壞事,第二年就被評為黨的模范宣傳員,接著又被評為先進生產者。
高占祥認為共產黨員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對黨忠誠,不做兩面人,聽黨指揮,永遠向前進,信仰堅定,終生為人民。“共產黨員就是要執行黨的宗旨,就是要為人民服務。”高占祥結合自身經歷寫出了《十論黨的宗旨:重讀為人民服務》一書,還創作了歌曲《公仆贊》,歌頌為老百姓殫精竭慮的人民公仆、優秀共產黨員孔繁森。
從童工到原文化部副部長,一路敢為人先
在黨組織的培養下,高占祥從一名貧苦出身的童工,一步步走上了領導崗位,曾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原文化部副部長等職,為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8年,高占祥當選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改革開放伊始,“臟、亂、差”等問題較為突出。當時,高占祥分管青年的思想、文化等工作。為了重建社會主義道德文明,他組織宣傳部的同志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全國范圍內搞調研、宣傳道德教育、搞城市文明建設評比,通過總結經驗,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提出了在青年中開展“五講四美”。“五講四美”深入人心,引導了社會風氣,成為20世紀80年代風靡一時的流行語,使傳統美德得到恢復和發揚。
1986年,高占祥進入原文化部工作,在原文化部副部長任上耕耘十年,突破觀念桎梏,創下了許多“第一”,第一個提出文化行政機關要實行政府職能轉變,第一個提出要開拓和管好“文化市場”……
當時,文化產品的屬性問題引起長期爭論,“文化市場”四個字成為敏感字眼。“文化市場”這個詞可不可以用?高占祥敏銳意識到,“不管用還是不用,它都客觀存在”。
1986年11月,在廈門召開了文化戰略研討會,“文化市場”成為100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激烈爭論的焦點。在這樣一個學術交流的討論會上,高占祥講到,“當前我們的文化領域要樹立四個新觀念,即文化開放觀念、文化市場觀念、文化競爭觀念、文化經營觀念。”他提出,要由過去的文化“戰場”向文化“市場”轉變,統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既要“抬頭向前看”,也要“低頭向錢看”,“‘抬頭向前看’看的是方向,‘低頭向錢看’看的是社會效應”。
在會場熱烈的氛圍中,馮其庸即興寫下一首《聽占祥講文化發展戰略》:“一夜秋風浪拍天,日光巖下聚群賢,文化發展戰略好,放眼云城路萬千。”高占祥回敬:“鼓浪嶼上碧浪揚,海風拂衣倍覺涼。腳越雷池心發抖,遙看云際落霞光。”
在原文化部任職期間,高占祥反復思考文化與旅游的關系。他在文章中明確地提出沒有文化的旅游是低層次的旅游,只有把旅游與文化相結合,才能升華到高層次的旅游,并給出了文化與旅游四個結合的建議。文章推出后,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推動了全國各地的文化部門開始實施文化與旅游結合;組織召開以文化與旅游結合為宗旨的藝術博覽會,開“旅游與文化相結合,旅游與經濟相結合”的先河;在機構改革中,建議成立文化市場管理局,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
高占祥在三十年前對文化和旅游功能進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許多開拓性觀點,極具前瞻性,影響深遠。高占祥認為,在發展旅游的同時,要進一步提高文化的含金量,注意發揮文化力的作用,提高旅游的層次,建設新的旅游硬件的同時,也要重視原有的人文景觀的保護。
寄語青年黨員“敢于負責,不怕丟官”
1990年,在中國戲曲學院成立40周年之時,高占祥第一次提出了“德藝雙馨”。他認為,“藝術家就要求這兩樣行,藝術好、品德好,這就是最好的藝術家”。“德藝雙馨”的理念后來成為評價文藝工作者的重要標桿。高占祥希望把老年、青年、中年都包括進來,成為一個德藝雙馨的人才群,推動國家的文化事業,使我們的國家既有文化高原,又有文化高峰。
高占祥也是一位熱愛文學藝術的“雜家”,在文學、書法、攝影等領域均有建樹,筆耕不輟,出版詩集、歌詞集、書法集、繪畫集、攝影集等著作幾十部。1996年,高占祥離任原文化部副部長,擔任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高占祥始終關注文化事業的發展。他發起了扶助2000個有藝術天賦的貧困兒童的“朝霞工程”,為老藝術家出書和拍攝專題片的“晚霞工程”,和記錄中青年藝術家風采的“彩霞工程”。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諾言,在黨的指揮下永遠向前進。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艱苦卓絕斗爭的100年,是光輝燦爛的100年。在這100年中,無數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的精神,永遠不能忘記他們的功績。我們要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朝著偉大的新的目標去奮斗,用自己的行動和貢獻去創造美好的明天。”高占祥希望年輕的黨員“刻苦學習,埋頭苦干,對黨忠誠,初心不變,不唱高調,不怕困難,敢于負責,不怕丟官。”這也是他的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