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這封回信吸引我開始關注科技小院,當了解到小院里青年們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以實際行動踐行青春理想時,我被深深觸動。我想要將他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更多人感受到新時代青年的風采和力量。”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組織的“致敬新時代”紅色故事宣講活動中,來自河北省李大釗紀念館的講解員呂喆,為觀眾講述了新時代青年走進鄉土中國深處、將汗水灑在希望田野的故事。
為了講好科技小院的故事,呂喆多次前往科技小院和學生們面對面交流,挖掘了黃志堅、彭可欣兩位青年的事跡。“黃志堅是廣東人,粵語口音使他與當地村民溝通交流十分困難,他通過不斷努力,利用科學技術幫助農民增產增收,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彭可欣是一個四川姑娘,采訪時她給我看曾經穿著漂亮衣服旅游的照片,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愛美的姑娘在科技小院整天研究蚯蚓肥料。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這正是五四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呂喆補充說,為了將科技小院的故事講述得更豐富飽滿,她還在此次宣講活動中增加了科技小院創始人之一江榮風教授的事跡。
“在此次宣講活動中,令我最感動的是在場觀眾的反應。每一場宣講,觀眾都聽得很認真,這不僅僅源于宣講主題的吸引力,還因為他們感受到了新時代的精神力量,而將這種精神力量傳播出去的正是我們講解員,我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呂喆說。
呂喆說,這次宣講活動,對她來說是一次學習機會。“我認真聆聽了每一位宣講員的講述,每一個紅色故事都令我深受感動。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場宣講活動,也是一次精神洗禮,更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和其他宣講員的溝通交流、經驗分享,能夠更好地提升我的講解水平。”
當談到如何講好新時代的紅色故事時,呂喆認為,講解員要深刻認識到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挖掘講述更多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講好紅色故事,還要將革命傳統與新時代取得的新成就、新時代展現的新面貌、新時代涌現的新典型相結合,讓聽眾感受到新時代的精神力量。”
“我會繼續從事紅色故事的傳播工作,通過多元渠道和方式,利用好線上平臺,將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以及新時代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呂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