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和暑期臨近,到紅色旅游景區景點和紅色場館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人們在“行走的課堂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參觀熱情高漲
連日來,不少游客追尋紅色足跡、參觀革命舊址、聆聽紅色故事,在重溫紅色記憶中感受家國情懷、汲取奮進力量。
6月28日,延安革命紀念館廣場,高大雄偉的毛主席塑像前,北京游客謝佳穎在此瞻仰并合影留念后,走進紀念館。“館內,千余件文物和照片串聯起難忘的歲月與壯闊的征程,帶給我的不止于駐足觀賞,更多的是凝視與沉思。”謝佳穎告訴記者,作為青年一代,她將通過參觀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目前,陜西已經形成了‘紅色演藝+數字應用+場景復原與沉浸式體驗’新場景、新模式。”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陜西還推出了“重走長征路”等一批紅色研學產品,將紅色景點轉化為思想教育課堂。各地精心策劃推出了主題豐富的紅色旅游線路,深度融合紅色文化與地方旅游資源。
6月24日,在廣西桂林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一輛“桂林紅色湘江”旅游巴士滿載游客前來“赴約”,回溯紅色記憶,了解湘江戰役的壯烈史詩。“希望這種堅定的信念、無畏的精神能在孩子們身上傳遞下去。”桂林市民邵女士特意帶著兒子前來參加研學活動,一個個老物件,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先烈故事讓她熱淚盈眶。
近年來,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成為熱門目的地。館內,市民游客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駐足凝視著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和一幅幅生動的圖片。紀念館講解員高凡介紹,為更好地接待游客,紀念館增加了講解員數量,延長了開放時間,全力為游客提供優質體驗。
湖南省武岡市是一座把紅色記憶刻進城墻的千年古城。6月22日,在武岡市黃埔軍校第二分校中山堂訓禮堂里,90多歲的老兵為武岡市選調生開展沉浸式宣講。“今天的活動只是星火初燃。”武選星火宣講團隊長毛淑菲介紹,下一步,他們將打造“湘村微黨課” 品牌,把理論宣講搬進校園課堂、村頭巷尾,用“屋場會”“板凳課堂”等鮮活形式,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
產品供給豐富
各地還積極探索“紅色+”旅游業態,豐富紅色旅游產品,更好滿足市民游客多元需求。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林宇介紹,今年暑期福建將以“紅色研學”為引擎,舉辦紅色主題特色活動,如龍巖“紅動古田·半夏”活動、三明清流“山河銘記,薪火相傳”——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紅歌會等,打造薪火崢嶸紅色場景,不斷豐富紅色文化新體驗,助推紅色文旅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位于甘肅張掖高臺縣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成為深受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青少年喜愛的紅色教育熱點。“紀念館通過整合紅色資源,培育了以西路軍紀念館為龍頭,縣內遺址、遺跡、生態景區、鄉村旅游示范村等為基點,各紅色教育培訓基地、西路軍主題公園、紅軍營體驗項目為支撐的‘紅色+’旅游線路,策劃推出了‘沿著總書記足跡’‘播撒紅色火種,從南梁到高臺’等串聯全省的紅色精品線路。”該紀念館副研究館員石琳介紹。
呼和浩特烏蘭夫研究中心主任李志明介紹,烏蘭夫紀念館精心構筑“三個紀念館”主題宣傳教育網絡。同時,深挖紅色資源內涵,多角度解讀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及承載的歷史價值。組織挖掘整理《三千孤兒入內蒙》《齊心協力建包鋼》等紅色故事。烏蘭夫公園全面推進4A級景區精細化服務管理,不斷提升紀念館服務質效。烏蘭夫故居依托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把周邊區域乃至整個塔布賽打造成重要的紅色旅游精品景區。
為更好滿足游客需求,各地還推出了眾多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線路或產品。6月27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聯合廣東、福建、江西3省文化和旅游部門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共同發布“中央紅色交通線主題游徑”。
創新融合發展
近年來,遼寧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依托資源優勢,開發了“尋訪歷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走近抗戰英雄”等研學系列課程。同時,集中優勢力量,編制《一份特殊的宣言》等研學教材、《走進“九·一八”》等抗戰普及讀物,深化研學內容,保證研學質量和效果,年接待研學人數達20余萬人次。該館還聯合省內15家抗戰主題博物館,組建遼沈地區首家抗戰博物館聯盟——“沈陽抗戰聯線”,將全省紅色場館串點成線、連成一片、融為一體,搭建起紅色旅游區域協同發展交互平臺。
北京市密云區是燕山腳下熠熠生輝的革命老區,擁有眾多紅色資源。密云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密云將深厚的紅色歷史積淀與山水生態融合,探索打造“壯美密云,紅色畫卷”區域IP,統籌推進兩大紅色文旅主題片區建設,將紅色基因轉化為文旅融合的強勁動力,構建兼具歷史厚度與體驗深度的紅色旅游體系,讓更多市民游客在“望得到山、看得見水”的旅途中銘記歷史,傳承革命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還通過數字技術賦能紅色旅游,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空間,讓紅色文化更加生動、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在貴州“紅飄帶”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全息影像技術讓一個個紅軍戰士的身影出現在眼前,游客可跟隨戰士們的腳步開啟長征之路。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東高莊村是抗大一分校舊址所在地,是歌曲《跟著共產黨走》的誕生地。今年5月1日,東高莊實境沉浸文獻劇場進入試運營階段。截至6月中旬,東高莊接待了4000余名學員。“我們著重打造沉浸式體驗,通過聲光電的配合,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氛圍感,讓學員和游客近距離感受那些扣人心弦的歷史瞬間。”東高莊紅色片區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薄發濤說。
(采訪組成員:任麗 伊日桂 周鳳文 李金枝 牛瑩 高慧 執筆:魏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