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是著名的紅色故土。近年來,興國縣著力打造紅色旅游目的地,努力讓紅色旅游吸引人、紅色精神感染人、融合產業留住人。7月10日,中國旅游報社記者跟隨中宣部組織開展的“活力中國調研行”江西主題采訪活動走進興國縣紅興谷研學營地,感受紅色研學的發展“加速度”。
走進紅興谷研學營地,仿佛來到了立體的紅色文化課堂,“旅順號”護衛艦等退役裝備展示著國防工業發展史;軍工智慧館以可觸可感的互動體驗,讓紅色教育入腦入心;戶外拓展、勞動實踐磨煉青少年的意志。觀摩退役軍事裝備、探秘軍工智慧、參加勞動教育、體驗戶外拓展項目……眼下正值暑期,大批中小學生在營地中經歷思想的洗禮。
“營地由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北部紅色軍工參觀區、中部休閑游樂區和南部綜合實踐區三大板塊,配套建有花海圖書館、人工智能科技館等特色場所,營地單日可同時容納5000余名學生食宿和2萬余名游客參觀游覽。”紅興谷研學營地負責人龔春斌介紹,“我們深度挖掘興國縣紅色文化內涵,開發了涵蓋紅色教育、國防教育等六大主題的百門課程,并通過體驗式、情境式教育,增強研學課程的沉浸感、代入感。營地自2022年5月正式開放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50余萬人次。”
紅色研學的發展還帶動了興國縣居民就近就業。在綜合實踐區,記者遇到了營地研學導師張麗梅,她正帶領孩子們開展暑期夏令營活動。張麗梅告訴記者,目前營地開設了九大類58門主課程,有員工220余人,80%為本縣居民。
“1934年,在女兒還未滿月的情況下,興國籍革命女烈士李美群接到歸隊命令。她忍痛將女兒托付給村民,自己跨上戰馬奔赴疆場,未曾想這竟是她們母女的生死永別……”營地的一間教室里,興國縣國防教育服務中心主任范穎正在給60余名學生講述紅色故事《馬前托孤》。“營地會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講解員給學生義務講解。每次接到邀請,我一定會放下所有私事,站上營地的講臺,把紅色故事講給孩子們聽。看著孩子們挺直的坐姿、嚴肅的神情、噙著的淚花,我能感受到,一顆顆紅色種子在孩子們心里生根發芽。”范穎說。
來自江西省豐城市的研學學生孫佳怡今年11歲,報名了為期21天的研學課程。她說:“這是我在營地的第9天了,這幾天,我學習了革命烈士的故事,還看了老電影。我覺得革命先輩們真不容易,沒有他們的不怕犧牲,怎么會有我們現在明亮的教室、漂亮的書包呢。”
興國縣紅色資源保護發展中心副主任韓建超介紹,近年來,興國縣以干部研修、學生研學為抓手,做大做強紅色研學業態,打造了紅興谷研學營地等規模大、業態全、體驗優、品牌響的高標準研學綜合體,并以革命舊址舊居、紀念場館為依托,開發了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紅色培訓課程和5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如今,紅色旅游已成為興國縣弘揚紅色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渠道,推動革命老區經濟轉型、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