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芭蕾舞團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在海南駐場演出、由海南省演藝集團打造的革命文化藝術黨課《瓊崖之光》精彩上演……夏日的海南刮起“紅色旋風”,以“紅色文化+旅游體驗”的演藝創新融合模式,為市民游客呈現集藝術鑒賞、歷史教育、文旅消費于一體的沉浸式文化體驗。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6月5日晚,中央芭蕾舞團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在海南省歌舞劇院上演。“今年,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在海南開啟駐場演出。3月,首輪駐場演出共9場,吸引了萬余名觀眾走進劇場。6月第二輪駐場演出共計5場,人們的觀演熱情讓這個夏天更加火熱。”海南省演藝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1931年5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在樂會縣第四區赤赤鄉內園村正式成立,這就是著名的紅色娘子軍。新中國成立后,文藝工作者根據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創作出了大量深受歡迎的藝術作品。其中,1963年創作、1964年公演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獲得巨大成功。如今,《紅色娘子軍》仍是中央芭蕾舞團保留劇目。作為紅色娘子軍故事的發生地,海南用多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除了建設紅色娘子軍演藝公園景區、推出《紅色娘子軍》實景演出,還力邀中央芭蕾舞團駐演《紅色娘子軍》。
演出前,劇院大廳化身為“時光照相館”,掀起懷舊打卡熱潮。觀眾可現場換裝,手持道具,在特設場景中定格“紅色瞬間”。老人鄭重整理領章,年輕情侶并肩扛起“鋼槍”,更有小孩戴上軍帽稚氣敬禮……朋友圈瞬間被“紅色記憶”刷屏。
一位來自四川的老人激動地說:“邊看邊忍不住流淚,紅色娘子軍是海南的驕傲,她們的故事家喻戶曉,演出歌曲也是耳熟能詳,現場觀演比想象中更震撼!”
除了劇場內的精彩演出,劇場外的沉浸式文旅活動同樣熱鬧。今年以來,海南省演藝集團聯合海南旅投旗下海汽集團攜手推出“紅色娘子軍號”環島觀光主題巴士,這輛以“演藝+紅色IP+旅游”跨界融合模式運營的“紅色文化移動課堂”,串聯海口、瓊海兩地核心文旅資源,為市民游客開啟“跟著紅色娘子軍游海南”的沉浸式主題旅程。
巴士車身繪滿舞劇經典場景,車內配備專業講解員,沿途停靠紅色娘子軍紀念園、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站點,將瓊崖革命歷史與地域文化故事娓娓道來。行程最終到達海南省歌舞劇院,形成“車行觀景聽史,下車賞劇共鳴”的沉浸式閉環體驗。
海南多家旅行社推出“跟著紅色娘子軍游海南”主題活動,以“白天游海南,夜晚觀經典”的模式,形成“歷史沉浸+藝術升華+消費聯動”的全鏈條體驗。文昌、儋州、萬寧、五指山等地觀眾專程驅車跨城觀劇。
海南燕歸來旅行社總經理何賀介紹,此次打破傳統紅色旅游“走馬觀花”的模式,通過“白天+夜晚”“歷史+文藝”的深度融合,打造“可感、可觸、可傳播”的紅色文化新體驗。
《紅色娘子軍》是以“革命精神+藝術表達”呈現的演出,也成為海南黨員干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鮮活課堂。據了解,有40余家海南單位通過“觀劇+研學”“演出+實踐”等模式開展教育活動。海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員工魯朦說:“整場演出讓我深受觸動,劇中人物‘瓊花’從受壓迫的丫鬟成長為革命戰士的歷程,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寫照。作為黨員,我們更應銘記歷史,將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瓊崖之光》打破傳統黨課模式,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戲劇故事與藝術感染力中。通過“戲劇喚醒歷史、足尖躍動歲月、時空對話先驅”等創新表現形式,生動再現瓊崖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劇中穿插的《國際歌》《年少的希望》等經典旋律,與舞蹈《紅色娘子軍》《解放海南島》選段互相呼應,相得益彰,給現場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
海南省演藝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希望通過承載紅色記憶與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持續打造‘跟著紅色娘子軍游海南’文旅品牌,擦亮海南紅色文化名片。”
據悉,11月,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將開啟第三輪駐場演出,在海口、瓊海等地進行共計15場巡演,《紅色娘子軍》與海南的故事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