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金銀灘—原子城景區紅色旅游品牌的打造是落實青海省旅游發展大會精神,以及王建軍書記提出的“一個定位、兩個方向、‘五三’布局、十一大關系”的青海旅游發展新思路新理念,以品牌促發展、以品牌活資源的重要舉措。
于都依托自身悠久的革命歷史傳統和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融合古色、綠色元素,做好“舊址+”“文化+”“旅游+”三篇文章。
赤水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將紅色文化、生態旅游資源結合起來,打造紅與綠交相輝映的赤水旅游主旋律,推進紅色資源與園區、城區、景區和竹城、丹霞城、休閑旅游度假體驗城、大數據康養城有機整合、統籌融合發展。
近年來,景區圍繞做好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三篇文章,通過規劃設計、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等,打造了一張集黨性教育與紅色旅游為一體的湖南名片,成為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勝地、脫貧攻堅的新樣板、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典范。
汪清縣委出臺了《關于抓黨建促紅色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將紅日村的英雄人物、歷史文物、遺跡遺址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探索出一條以黨建促紅色文化、撬動紅色旅游的發展模式,全力將紅日村建設成為具有“汪清故事、汪清印象”的紅色文化旅游村。
遵循保護和利用良性循環、社會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發展理念,近年來,景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打造以紅色文化旅游為主體,以藍色海洋旅游為呼應,以綠色生態旅游為延伸的旅游發展新模式。
波密縣圍繞“紅心黨建,紅樓精神,紅色波密”,開展了“老西藏”尋訪、紅色資料查閱征集、紅色歷史搶救挖掘、紅色遺跡保護利用、紅色載體打造、紅色景點創建、紅心黨性錘煉、紅色文化宣傳等一系列工作。
經過近30年的發展,紅旗渠風景區先后榮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等多項殊榮。近年來,以紅旗渠旅游為龍頭,打造全域旅游和林州發展增長極,有力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把紅色旅游的優勢轉變成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2016年10月以來,甘祖昌干部學院把紅色教育培訓作為推動革命老區脫貧的有效抓手,打破傳統封閉辦學模式,充分依靠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開創了“課堂在田野、吃住在農家、人人當教員、百姓齊參與”的新模式,開辟了抓紅色培訓助脫貧致富的新路徑。
近年來,高虎腦村人民群眾在各級相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通過大力挖掘、保護開發境內紅色遺存,科學規劃,夯實基礎,加強宣傳,探索出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的道路,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帶動貧困戶和群眾致富。
《中國旅游報》社有限公司簡介
中國旅游報 中國旅游新聞網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2458號 京ICP備05019093號-3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發布許可證:1012017007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5168056